“春风”送真情 服务暖民心
线下招聘会人潮涌动,线上招聘、直播带岗同步举行;搭建多途径招聘平台,为保障企业用工、促进人才集聚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1月至3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开展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精准就业帮扶服务,为我市各类用工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春风”送岗 线下线上一起发力
富民之道,在于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1月,一年一度的“春风行动”如约而至,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春风行动”已成为我市人社部门开年工作的重头戏,成为帮助求职者高质量就业、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的重要举措。
活动期间,人社部门积极拓展招聘形式,现场招聘和线上招聘同步开展,并提供相关便利,为各类求职群体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针对春节假期还特别采用了“1+3”模式,方便各类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报名参加,“1”就是在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招聘大厅每周举办一场现场招聘会,并根据当天参加企业数量设置专区,以方便求职者咨询;“3”就是在东风里数字经济产业基地、 京东物流(大同)客服中心、“云中声谷”大数据智慧服务基地,同步开展针对数据服务、数据呼叫等岗位的现场招聘活动。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由于可以与企业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同时掌握就业市场第一手信息,还能充分享受到职业指导人员的就业服务,每场招聘会都会吸引一大批求职者到场。
“我在企业生产、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应聘多种管理岗位。”50多岁的李胜此前在国企和民企都担任过管理职务,有近30年的企业管理经验,他想通过招聘会了解一下当地企业的薪资待遇水平。学习机电维修专业的00后青年马锐,更关心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技能培训情况,他说自己刚毕业,想在一线得到锻炼,学习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看到青年求职者朝气蓬勃的样子,企业招聘代表表示,非常期待这些“新鲜血液”加入并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市人社部门近年来想方设法打破线下招聘壁垒,大力推进招聘服务线上化。人社工作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做客直播间,变身“带岗达人”,实时直播推荐优质企业岗位信息,与网友展开在线交流,现场解答相关问题。而相关招聘详细信息,均可通过搜索关注“大同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实时查询,广大求职者坐在家中,就可向用人单位咨询和求职登记,实现在线投简历找工作。
牵线搭桥 服务更多就业群体
今年,市人社部门突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服务,积极与各有关部门配合广发“英雄帖”,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牵好线、搭好桥,共享各类平台资源为用工企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供最有效、最优质的服务和政策支持,为满足企业用工、促进人才集聚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得到长足进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市启动了“民营企业月月专题招聘活动”。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招聘,市人社部门联合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适时组织举办了包括大数据专场在内的各类招聘会,以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需求。
“您需要找啥岗位,我给您登记一下。或许一时半会儿没有合适您的岗位,但我们与多个大型企业联动助残就业,或许不久后就找到适合您的岗位了,到时会及时通知您。”3月24日,在市人社局、市残联、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市残疾人服务指导中心及各县(区)残联联合组织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工作人员现场设置了政策解读与岗位咨询台,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一一做了就业岗位意向登记,为后期持续推荐有残疾人用工意愿的企业搜集好第一手资料。
此外,市人社部门还组织了多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通过与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举办校园就业指导暨企业双选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创业的交流互动平台。
专题招聘 精准提供就业帮扶
目前,历时3个月的“春风行动”已圆满收官。在此期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深入落实国家、省、市稳就业决策部署,充分保障了求职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的需求,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了精准的就业帮扶服务。
据统计,“春风行动”期间,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组织现场招聘会11场,参加企业390家,提供就业岗位11963个,入场求职1568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493人次。其中2月24日和3月3日举办“‘数’引未来·乐业大同”大数据企业专场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857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478人次;3月10日和3月24日举办“自强奋进·乐业大同”残疾人专项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37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79人次。同步开展的线上招聘会共组织12场,参加企业220家,提供就业岗位9668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747人次;开展直播带岗10场,参加单位15家,发布岗位数5030个。岗位涉及大数据、IT、机械、房地产、物业、电子商务、旅游餐饮、商贸服务业、教育、医药等10多个行业。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持续创新丰富就业服务形式和内容,提升就业服务对接精准度,以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为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 辛雅君
责编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