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98元
上半年,我市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下经济、渔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夯实稳粮保供,强化项目建设,抓实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98元,同比增长9.4%,一产增加值完成36.9亿元,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7亿元,同比增长3.2%。这是记者7日从市委农办和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今年年初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明确“三农”工作思路和政策体系,围绕农业“双十”目标,成立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11个专班。召开全市设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和现场观摩会,观摩先进、交流经验,研究难点、安排部署,举办“三农”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培训班,并组织赴浙江学习考察“千万工程”经验。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农业农村政策,统筹安排,强化责任。
为确保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把农业确定为转型发展的三大新赛道之一,成立了种植业、黄花、黄芪、畜牧业、渔业等11个专班,聘请12名专家提供智库咨询、技术等服务。并对标国内和行业标杆,走出去学、沉下去摸实情研难点,形成《大同市粮食生产和提高农业效益调研报告》及黄花、黄芪、预制菜、畜牧、设施蔬菜、杂粮等调研报告,各专班建立每周例会、培训、专报、调研、服务等制度,形成高效的抓落实工作机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市还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人才振兴、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种业振兴、黄花产业实施意见,开展黄花产业、融入“京津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机旱作膜下滴灌、设施农业四个专项行动,营造了全社会重农强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浓厚氛围。
记者 孙向阳
责编 王蕊